上半年辽宁外贸“量稳质升”折射韧性
2025年上半年,辽宁省出口总值达1992.6亿元,同比增长13.4%,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.2个百分点。在全球贸易承压、辽宁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,这份外贸“量稳质升”的成绩单为全省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从主要产品看,辽宁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特征显著。机电产品已牢牢占据辽宁出口的“半壁江山”,上半年出口额达1003.1亿元,同比增长9%,占出口总值比重达50.3%,较年初提高1.1个百分点。其中,电工器材出口增长10.9%,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长11.8%。这些高附加值、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动能持续增强,成为支撑辽宁出口增长的中坚力量。
物流通道创新跑出“加速度”。在辽中经济开发区的东北首个TIR(国际公路运输系统)集结中心,货车享受“一次查验、一次封志、全程通关”的高效服务。“TIR模式大幅压缩了车辆在口岸的滞留时间,通关效率提升了六成以上。”辽中海关监管三科科长俞龙介绍。这里与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形成双核联动,优势互补。上半年海关监管进出口TIR车辆91辆,货值3595.3万元,均处于全国前列。同时,沈阳海关深化“批次检验(检疫)”改革,为“辽字号”农食产品以及电工器材等工业品高效出口开辟便捷通道。保税物流也表现亮眼,进出口额达590.6亿元,大幅增长37.9%,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外贸方式。
市场开拓多元化成效显现。上半年,辽宁对东盟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主要传统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实现增长。尤为亮眼的是对东盟贸易,进出口额达592亿元,激增32.5%,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16%。与此同时,辽宁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RCEP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.8%和11.3%。外贸专家分析,这种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加速形成,有效分散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。